廖凤华: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努力探索服务四川乡村振兴
近年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精神和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和与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和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 廖凤华
注重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引导与试点推进
1.加强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
按照《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结合四川实际,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辖区金融机构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成都申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的方案中,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提出要以现代农业、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协同发展为核心,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辖区服务于三农的主要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和贯彻监管要求,优化“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发挥技术手段的作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加强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
2019年,四川被六部委确定为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的10个省(市)之一;2020年,成都被人民银行确定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城市之一。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过程中,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高度关注、挖掘和培育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有“银行渠道系统智能化升级”“农村惠民服务系统”等多个涉农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入选。加强指导,推动些项目稳步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同时通过《金融时报》《金融电子化》、分行官网等开展宣传,对推动金融机构在涉农服务中应用金融科技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与政府合作,推动乡村金融数字化建设
为了推动以村镇助农取款服务点为依托,叠加移动支付、农村社保金融服务等功能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目标,推动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支持配合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财政厅、经信厅等推动农村金融惠民服务项目建设,并组织市州政府开展试点和应用。2016年,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分行营管部提出了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农贷通”的方案,并积极配合成都市政府,完成了平台建设,指导平台做好运营工作,通过金融科技应用,有效支撑和促进了涉农金融服务创新。
着力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途径选择与实践
1.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科技驱动业务创新发展打牢基础、提供支撑。一是大力推进系统和平台建设。积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的空白、痛点难点,前瞻性布局,建设各类科技系统和平台,为支农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利器。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开发“数字化产业链金融”项目,将农户经营性贷款申贷时长从15天以上,大幅缩减到3天以内。
二是持续开展支付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支付受理环境。银行机构加大自助机具、惠农终端等设备在农村地区的布放和升级。同时,以乡村旅游、菜市场等涉农特色场景建设为抓手,不断对接线上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水电气交费等业务,将移动支付融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农村移动支付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三是探索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管理。推进农村实体网点转型,向数字化、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开展新型银行网点建设探索。同时,整合线上线下渠道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渠道数据集中、协调联动、统一管理,支持产品促销、客户预约等信息直通网点,做到客户需求一点接入全程响应,让客户享受全渠道、综合性金融服务。
2.推进农村信用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
通过政府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的方式,整合各涉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搭建数字化、网络化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高信用体系的覆盖面和应用成效。成都“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将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的涉农数据进行归集整合,形成涉农信用基础数据库,实现关联图谱分析和信息交叉验证,为农村信贷提供有效支撑,累计入库新型经营主体近3万户。此外,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信息,实现信贷产品和金融需求的精准撮合。农村金融惠民服务项目基于多链异构区块链技术,整合财政补贴、林业、农业、农户、耕地等数据信息,构建了农户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竖井”,目前已成功归集涉农政务数据1169万条,为“三农”增信,方便了涉农金融机构开展授信与贷款发放。
3.加大支农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市场主体的特点,结合农村各类生产生活场景,充分发挥技术手段的优势,推出惠农利民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结合四川农业产业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对重点客户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的精准滴灌,投放贷款1316笔、金额4.1亿元。成都农商银行结合农村空心化、留守老人仍习惯使用存折等特点,对布放于村级金融服务站的110台惠农终端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出“惠农微银行”产品,支持使用存折,农户足不出村可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代缴费等金融业务。
4.探索监管科技应用
通过运用监管科技,探索构建农村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成都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设集金融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功能为一体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探索构建包括涵盖“三农”领域的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成都农商银行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反洗钱监测平台,构建包括“三农”领域资金在内的可视化交易图谱,提升可疑资金监测的准确率和覆盖率。
5.培育农村消费者金融科技素养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浅显易懂、应用简便的金融科技知识培训,提升农村消费者金融科技素养,增强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乐山三江农商银行在当地组织部的支持下,开展“金融村官”建设,“金融村官”依托手机银行、移动OA等系统,深入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宣讲。
成都金融科技中心
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拓展与水平提升
1.提高了涉农信贷支持能力
一是信贷风控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机构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对农村市场主体信贷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增强“三农”信贷风控能力,降低信贷成本,一定程度解决了涉农主体信贷“成本高、风险高、管理难”等问题。
二是信贷产品更为丰富。随着融资风险评估水平的提高,银行机构为满足农村群体的不同需求,优化线上线下信贷流程管理,发展和衍生出多层次、多形态的涉农金融产品,满足了农业生产经营需求,扶持了“三农”发展。例如,四川农信智能小额农贷产品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农户数据、智能评级授信和动态监测,实现了农户获得小额贷款“快、易、惠”。
2.增强了乡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一是丰富了金融服务种类,提供了一体化操作。银行机构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相结合,建立起面向“三农”的综合性数字普惠金融网络,推出了电子支付、网上转账、生活缴费、社保政务、惠农补贴等综合性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种类,较好满足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四川农信“蜀信e”手机银行中的“便民生活”“交通出行”“医疗社保”等板块,为农村地区提供水、电、燃气等生活缴费,以及乘车扫码、社保医保缴费、惠民惠农补贴查询等线上服务。成都农商银行建成集财政补贴代发、养老医疗保险代收、水电气缴纳于一体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开通自助机具、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渠道。
二是延伸金融服务范围,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银行机构积极开拓乡村社保、卫生医疗、财政补贴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金融支持,让农民更为方便快捷享受公共服务的福利。人行甘孜中支在牧区积极推进医保、社保电子凭证应用,有效解决农牧民实体卡容易遗失、密码记不住等问题。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与全省各市州惠农惠民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系统逐一对接,成功实现了通过社保卡统一发放惠农惠民财政补贴资金。四川银联与四川卫健委建立合作机制,推进县域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受理环境建设和惠农服务推广。
3.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
一是拓展涉农产品营销渠道。银行机构以互联网支付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农业+金融”深度融合,完善农村电商平台线上应用场景搭建,将线下被动营销转变为线上主动营销,积极推广乡村特色产品,发挥线上引流作用,拓宽特色、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特色农业发展。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搭建全国第一个融e购电商扶贫馆“四川馆”,摸索出以“智能合约+产品溯源+数字货币”为技术基础、“工行+政府+合作社+农户”多方协同的电商扶贫模式,让通江生态黑猪进入首都的机关食堂,让金阳滞销的青花椒、乌洋芋走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助力乡村规范管理。银行机构利用金融生态云技术,为村级财务管理提供服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数字化、自动化,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四川农信推出“云尚行”村级财务代理记账平台,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电子回单等功能,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最近,四川省被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确定为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的9个省(市)之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按照7部委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在四川“三农”领域的应用,促进四川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四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栏目编辑 :王 伟)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报道 | 春日正好“春天行动”聚合支付业务竞赛2-4月榜单出炉!
■ 案例丨数篷科技在金融行业多场景落地零信任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 科技活动周专栏 | 新形势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的变革与创新
■ 知书 | 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 ——理论、实践与监管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